2021年11月22日,在江蘇藍創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創智能”)氣環境中心負責人許鵬總的帶領下,公司大氣污染治理專家、空氣質量數據分析師、大氣模型架構工程師,線上參與了“第27屆中國大氣環境科學與技術大會”。
本次學術大會由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大氣環境分會、中國環境科學學會臭氣污染控制專業委員會主辦,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大氣環境研究所、《環境科學研究》編輯部、《環境工程技術學報》編輯部承辦,并邀請了相關領域的21位院士擔任本次大會的主任委員以及學術顧問。
會議將以細顆粒物(PM2.5)和臭氧污染協同控制(O3)作為會議主題,對大氣環境觀測與測量技術、大氣污染物成因及來源、中國大氣復合污染生成的關鍵化學過程、大氣二次有機氣溶膠、大氣新粒子生成及增長、大氣顆粒物的非均相反應與理化性質、大氣氮化學、大氣HONO來源、機制及其對二次污染形成的影響、對流層臭氧與光化學污染、海洋氣溶膠、多源大氣污染監測技術融合與數據應用、大氣二次污染形成機制和數值模式模擬、大氣污染源排放監測與煙霧箱模擬、高時空分辨率大氣污染源排放清單技術、室內大氣污染、大氣量子化學與環保大數據、源排放二次轉化對PM2.5-O3復合污染的影響、固廢資源熱轉化過程中PM2.5和臭氧前體物排放與控制、非電行業煙氣排放控制技術、空氣質量模式和大氣成分同化、大氣環境數值模擬、PM2.5和O3污染協同防控策略與減排路徑、大氣污染精準溯源與防控、碳達峰與空氣質量改善協同、大氣污染與天氣氣候相互作用、大氣污染物的健康危害及其毒理機制、交通、大氣環境與健康、大氣污染物干濕沉降、大氣化學實驗室研究及相關基礎研究等領域進行深入交流。
氣環境中心安排大氣污染治理、空氣質量模型、氣象數據分析等崗位的技術骨干參與本次學術大會,就全球及中國最新的空氣治理成果以及最前沿的分析技術進行學習交流。
隨著我國大氣污染治理不斷深化,對生態環保部門和相關機構的學術能力提出了新的需求。我公司積極參與探究大氣復合污染物形成機理的工作,在復旦大學、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等國內頂尖科研團隊的協助下,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與融合,研發出多尺度多模式的空氣質量模型,并以此為核心搭建空氣質量預報預警、空氣質量綜合分析系統。精心打造空氣污染“預警預報”、“精準溯源”、“科學管控”三大能力,形成了完整的城市空氣質量達標解決方案,有效支撐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全景研判、精準溯源、精細監管以及科學決策。
通過本次大會的交流,藍創智能氣環境中心技術團隊對PM2.5以及臭氧這兩種核心污染物的形成機制、二次污染物相互轉換、PM2.5與臭氧協同治理有了新的思路,并對碳達峰碳中和的雙碳的政策有了新的認識。